English

这里有一个公仆群

1998-11-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凌翔 通讯员许建中、王汝辉 我有话说

文登,胶东半岛的一座小城,一座名城。

说其“小”,是因为这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与全国广大农村并无两样;说其“名”,不仅是因为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为人文景观所动,曾召文人墨客登山为其歌功颂德,因此而有了“文登”之名,有了令多少代当地人自豪的“文登学”;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37年,文登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威震敌胆的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最主要的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成绩喜人。

经济建设,文登是闻名的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明星县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是粮食、花生、奶山羊、对虾养殖基地县和国家级奶业基地、油料基地、名牌苹果基地。1997年,这里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40.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0亿元,乡镇企业销售收入145亿元。今年上半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这里的工业产值、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等,仍以15.7%、18.6%和23.6%的速度增长。这个县级市,目前拥有利税过亿元的企业2家,过千万元的企业62家;全市已有98%的村达到或超过小康村标准,成为山东省的第一个小康市。

精神文明建设,文登市更是佳绩不断。几年来,他们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等25项殊荣。尤其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们取得的成绩更喜人:近几年来,他们先后创出了建立安全文明小区、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经验;在乡镇企业开展“双管双评”(干部管职工、职工管企业,干部评职工、职工评干部)活动的经验;汪疃镇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创办服务基地、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高村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经验;泽库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有不少已在全国广大农村推广。

在文登,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你向任何人问及这些年巨变的原因,他们的说法都如出一辙:一是因为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二是因为有一个心齐、劲足,为民着想的市、镇领导班子“公仆群”。他们都能掰着指头数出一串领导们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绩”———

先后投资16亿元,建起了藏书22万册的国家一级图书馆、占地6100平方米的县级一流体育馆等文化设施。有17个镇建起高档次、多功能的农民文化宫。目前,这个县级市已拥有各类文化场所1700多个。

投入2亿元改造校舍,建起59幢配备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活动室的高标准教学楼,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外语课,初中以上全部开设了微机课。

投资8000万元,在全国第一个采用光缆远距离传输,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有线电视联网。

如今的文登市,村村有卫生室,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85%的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建起农村幼儿园417所,3周岁以上儿童入园率达90%;镇镇有敬老院,840名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在宋村敬老院,我们见到一位年逾7旬的老大娘,她的儿子是青岛市一所疗养院的院长。问及到这里养老的原因,她笑着说:“这里的人好、环境好,住在这里舒坦……”

在文登市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是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赞扬声。

1994年4月的一天,文登市委全体常委来到了偏远的小山村———五岔口,他们挨家挨户进行探访后,一次别开生面的常委会在这里召开了。这次常委会的话题是:这个仅有34户人家的小山村,人均生活水平只有600元,有一家生产、生活用品加到一起还不值200元。这个活生生的现实,强烈震撼了每位常委的心。自此,一场“不让一村落后”、“不让一户受穷”的“攀穷亲”扶贫攻坚战在文登市打响了。全市115个部门与45个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的特困村和70个经济不发达村对口包扶,其中11个最落后的村,由11名常委领包;1500多个特困户成了党员干部的“亲戚”。市委书记和副书记将行李搬到了五岔口,一住就是半个月。3年过去了,这个小山村种上了90亩桑园,70亩优质苹果,50亩板栗。到去年底,人均收入突破了3400元,全市的贫困村、贫困户也全部脱贫。在文登采访期间,记者碰上一位“走亲戚”的五岔口乡亲,他讲起了市委副书记王强与他们一起光着膀子修路的故事。那是去年3月,王强又一次将行李卷搬到五岔口,与大伙儿一干就是半个月。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可这位“县官”光着膀子干,浑身还冒汗……

市委书记刘玉党,也有一套下乡的铺盖卷儿。这套铺盖卷儿近几年到底在文登大地上换了多少炕头,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已经说不清了。

不仅仅是市领导们,近几年来,文登市的广大干部,通过“换位思考”切切实实把自己摆到了公仆的位置。

山东的路好,全国闻名。而文登的路堪称“第一”中的“第一”。镇镇相通的是二级公路,村村相接的是硬化路面。其实,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是近几年完成的。按照国家的政策,公路建设农民有出工、搞土建的义务,但文登市的决策者们为了不误农时,更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市属各单位和各镇机关干部成为筑路的主力。3年多时间,全市修高等级公路200多公里,新建改造镇村路610多公里,机关干部承担了整个工程的80%,出工45万个,人均240多个,是农民人均出工的3倍多,年人均为公路工程捐款400多元,是农民人均总负担的4倍多。

不久前,市委书记刘玉党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后,案头摆着10多封来信。除几封是对市里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外,大部分信的内容是劝他休息。其中一封是一位67岁的农村老大娘请人代写的,信中说:“你带领大伙儿干的那些好事、实事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从电视上发现,你又瘦了,俺实在是不放心……”

压题照片:文登市汪疃镇水利示范基地是1992年由镇机关组织机关干部建起来的。现拥有梨园150多亩、粮田80亩、菜园70亩,以及21个养鸡大棚、年出栏量600头的猪场一个。图为基地负责人王华明正在给外来取经的农民介绍丰水梨的采收要点。陈宏青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